当地时间2025年7月20日,俄罗斯电视台节目将镜头聚焦于俄罗斯鞑靼斯坦共和国阿拉布加经济特区境内,首次公开报道了伊朗“小摩托”——沙赫德 - 136自杀式无人机生产基地。这一画面,如同在军事工业的舞台上拉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外界得以窥探俄罗斯无人机生产的新格局。
俄罗斯军事电视台展示的这座巨型工厂,堪称无人机生产的“巨无霸”。按照俄方说法,这里是全世界最大的攻击无人机生产工厂。其规模令人惊叹,计划每年生产多达6000架攻击无人机和数千辆侦察车,还打算将年产量进一步提高到生产10000架沙赫德 - 136自杀式无人机。如此庞大的生产规模,无疑将为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提供源源不断的“空中利刃”。
这座工厂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规模,更在于其人才储备和生产模式。俄罗斯青少年在9年级毕业后就可以参与无人机企业制造、生产工作,这为工厂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工厂拥有专门的职业高校,为员工提供技术型教育,员工涵盖了大学毕业生和中等职业学校生源。这种产学研结合的模式,确保了工厂有充足且高素质的技术人才,为无人机的生产提供了坚实保障。而且,伊朗“小摩托”的零部件在俄罗斯已全部本地化生产,包括发动机、电子零部件、碳纤维等,这里还成为了俄罗斯最大的二冲程引擎生产厂(专门用于无人机动力),这进一步提升了工厂的自主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
伊朗“小摩托”的“俄罗斯进化”:威力与战术升级
伊朗“小摩托”在俄罗斯的“进化”堪称一场精彩的“变形记”。从最初的50公斤炸药量,如今已提升到80公斤,远超过250磅炸弹的炸药量,快赶上500磅航弹的炸药量。这一提升,使得其在战场上具有更强的破坏力,成为了乌克兰军队的“噩梦”。
俄罗斯国防部长别洛乌索夫显然深谙此道,如今俄罗斯军队发射伊朗“小摩托”的空袭密度比去年年初直接提升了几倍。这种高密度的空袭,让乌克兰军队防不胜防。而当地时间7月19日,俄军宣布收到来自哈尔科夫州楚胡伊夫市乌克兰居民的“打赏”并完成定位,还提前通知将在伊朗“小摩托”上署名,随时对乌克兰楚胡伊夫市的乌克兰武装部队征兵办进行轰炸。这一战术看似有些“戏谑”,实则暗藏玄机。提前通知虽然看似给了乌克兰军队官兵逃跑的机会,但却可能让对方陷入松懈状态。等过几天乌克兰楚胡伊夫市的乌克兰武装部队征兵办官兵放松警惕后,俄军再发动突然袭击,实现出其不意的打击效果。这种战术的运用,体现了俄罗斯军队在战场上的灵活性和策略性。
俄无人机工业崛起:战争催化与未来走向
俄罗斯无人机工业的崛起,是战争催化的典型案例。在俄乌冲突之前,俄罗斯的无人机工业或许并不起眼,甚至刚开战时连生产线都没有的小无人机厂都显得捉襟见肘。但如今,俄罗斯无人机工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俄罗斯国防部表示:“仅俄罗斯一国制造的攻击型无人机数量,就超过了乌克兰与北约的总和。”这一成就的取得,离不开战争的推动。战争就像一个巨大的催化剂,迫使俄罗斯在短时间内集中资源,提升无人机生产能力。
然而,俄罗斯如此公开这家无人机工厂,也引发了一些担忧。有人质疑俄军不怕被炸吗?毕竟工厂人员基本都不是军方人员,防护方面可能存在漏洞,被暗杀的几率也较高。但俄罗斯军方自认为这家无人机企业在远东地区,乌克兰军队的自杀式无人机还打击不到。这种自信是否合理,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对于此事件,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加关注。
注:文中插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正规网上实盘配资,炒股配资公司站点门户,配资头条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