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贺兰山东麓的酿酒葡萄种植基地。 新华社发 盛夏的宁夏贺兰山东麓,绵延成片的葡萄园绿意盎然。依托得天独厚的风土条件,宁夏回族自治区用40余年不懈耕耘将葡萄酒产业打造成独具特色的“紫色名片”。寻味而来的一张张年轻面孔,正用坚守与创新,为其注入新活力。 截至2024年,宁夏酿酒葡萄基地开发面积已超过60万亩,占全国种植面积近40%;有酒企261家(其中已建成酒庄130家),葡萄酒年灌装量1.4亿瓶;先后有80多家酒庄的葡萄酒在品醇客、布鲁塞尔、" />
位于贺兰山东麓的酿酒葡萄种植基地。 新华社发
盛夏的宁夏贺兰山东麓,绵延成片的葡萄园绿意盎然。依托得天独厚的风土条件,宁夏回族自治区用40余年不懈耕耘将葡萄酒产业打造成独具特色的“紫色名片”。寻味而来的一张张年轻面孔,正用坚守与创新,为其注入新活力。
截至2024年,宁夏酿酒葡萄基地开发面积已超过60万亩,占全国种植面积近40%;有酒企261家(其中已建成酒庄130家),葡萄酒年灌装量1.4亿瓶;先后有80多家酒庄的葡萄酒在品醇客、布鲁塞尔、柏林等国际大赛中获得1800多项大奖。
宁夏这颗冉冉升起的世界葡萄酒版图“新星”,越来越显示出对人才的“强磁场”效应——既有本土培养的科班人才,也有海归精英,还有传承家族事业的“酒庄二代”。
1997年出生的山东姑娘王斐就是一名海归,她先后在新西兰和法国的大学学习葡萄酒酿造和葡萄栽培。2022年回国后,她进入葡萄酒产业,如今已是国内精品酒庄代表西鸽酒庄的助理酿酒师。
“当初选择来宁夏,就是看中这里的发展潜力。”王斐说,相比传统产区,宁夏有更多创新实践的机会,很吸引年轻人。
拥有国际化视野、专业化背景、创新性思维的王斐正尝试将西方的酿酒工艺与中国风土特点相结合,酿造一款适合中国人口感的葡萄酒。
“传统葡萄酒浓郁厚重,我更倾向于酿造单宁柔和、喝起来没有什么压力的葡萄酒。”王斐说,无论是在葡萄园还是酿造车间,她都通过实验不断尝试改变,比如早一点采收、稍微调高或降低发酵温度、用一些新出现的工艺和辅料等。
虽然已经历过多个榨季,但今年却是王斐第一次获得完全独立酿造葡萄酒的机会。“我很期待,希望我们的酒有好的表现。”她说。
为支撑产业发展,宁夏高度重视专业人才培养。2013年成立的宁夏大学葡萄酒学院(现为宁夏大学葡萄酒与园艺学院),每年培养百余名专业人才。
“葡萄与葡萄酒工程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我们一直与产业紧密合作,通过建立‘双导师制’和开展实践教学等措施,提升毕业生和市场需求的贴合度。”学院副院长张雪艳说。
业内人士认为,年轻一代葡萄酒人不拘泥于传统,善于运用新技术、新理念,传达出自己对风土、对自然、对文化的深刻理解,这正是产业升级最需要的。
(据新华社银川电 记者艾福梅)
正规网上实盘配资,炒股配资公司站点门户,配资头条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