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的枪炮声,总有它戛然而止的瞬间。比如这一次,仅仅激战十二天,伊朗和以色列突然就说要停火了。
可停火协议那点墨迹还没干透,双方却像赶趟儿一样,用最后几个小时的疯狂炮火,硬是为这份脆弱的和平协议,添上了一笔荒诞到极致的注脚。
协议生效前的分分秒秒,伊朗至少十一枚导弹呼啸着扑向以色列,特拉维夫等几个大城市警报声震耳欲聋。几乎就在同一时间,以色列战机也毫不留情,对伊朗西部的导弹阵地展开狂轰滥炸。
这哪是什么停战前最后的告别,分明是一场心照不宣的默契表演,都掐着点儿,要在对手以为能松口气的时候,来记狠的。说白了,也是趁着协议生效前的最后窗口,赶紧把自家仓库里那些快过期的家伙事儿,一股脑儿清个干净。这幅炮弹与停战书齐飞的景象,与其说是战争的终曲,不如说揭示了这场冲突更深层次的虚伪。
给这场火爆场面按下暂停键的,最终还是远在大洋彼岸的唐纳德·特朗普。眼看着这对冤家就要拼个鱼死网破,他赶紧操起电话,一通急电打给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这才催生了这份薄如蝉翼的协议。可这“和平”来得快,麻烦跟得更快。协议墨迹刚干,以色列防长就跳出来,指着伊朗鼻子骂,说对方刚停火又射了导弹,撂下狠话要报复。
伊朗那边当然打死不认。夹在这对“不省心”的盟友与对手中间,特朗普那叫一个尴尬,最后不得不硬着头皮公开“各打五十大板”:“以伊都违反了停火协议!”这一嗓子,没能让伊朗矮下半截,倒先把美以之间本该铁板一块的关系,给生生磕出了一道裂痕。这停火停得,可真是耐人寻味。
停火是停火了,可舞台大幕落下,谢幕的戏码才刚开始。谁都抢着往台上跑,都觉得自己是这场大戏里唯一的主角。仿佛只有声音大,才能证明自己没输。
要说高调,伊朗绝对是头一份儿。表面上看,军事上损失惨重:核设施被以色列突袭炸了,又挨了美国B-2隐身轰炸机的背刺,革命卫队高级将领和多名核专家被“连锅端”,国内大批高价值军事目标化为乌有。可谓损失惨重,血肉模糊。
但论起宣传攻势,伊朗硬是打了个“完胜”的漂亮仗。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一本正经地宣布,是他们“迫使以色列单方面停止侵略”,这话音刚落,首都德黑兰街头立马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跟过节似的,庆祝“伟大胜利”。
更绝的是,伊朗官方压根儿没承认签了什么白纸黑字的停火协议。其外长轻飘飘一句:“我们之所以选择停火,是因为伊朗保持了‘相对克制’。”一下子就把自己拔高成了掌握战略主动权的棋手,而不是被逼无奈的失败者。此等话术,着实高明。
他们还给自己加戏,主动设定“最后通牒”,声称只要以色列在特定时间前停止攻击,伊朗便大发慈悲不反击。这种措辞,进一步将伊朗描绘成掌控局势的主导方,而非被动接受停火的一方。甚至连特朗普的功劳,他们也坚决不认。
伊朗官方电视台阴阳怪气地说,特朗普是以“近乎乞求的方式”敦促停火,好像伊朗是高高在上的恩赐者。伊斯兰革命卫队更是直接将美国的军事威慑形容为一戳就破的“纸老虎”。你看,只要我不觉得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这种精神胜利法,伊朗玩得炉火纯青。
那边厢,内塔尼亚胡也不甘示弱,站出来高调宣布“战胜伊朗”。他口沫横飞地吹嘘,针对以色列的核威胁与导弹威胁已被彻底消除,以色列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成就”,并借此“跻身世界一流大国之列”。听他那口气,仿佛这一仗打完,以色列瞬间成了宇宙中心。
大洋那边,特朗普更是没遮没拦,把自己打扮成最大赢家。他眉飞色舞地吹牛,说若非他亲自出手轰炸了伊朗核设施,伊朗哪能这么快就服软同意停火?还说以色列和伊朗是“几乎同时”向他求助,他这才觉得“促进和平的时机到了”。
你看,拍马屁的果然无处不在,马上就有美国议员不失时机地提议:“特朗普应该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看来,无论在何种政治生态下,投其所好的吹捧总是不会缺席。
可这些胜利的喧嚣背后,藏着的都是各自不能说的痛处与盘算。伊朗之所以摆出一副“你狠我比你更狠”的架势,恰恰是因为它自己的那点家底儿,真的快要打光了,不得不装出一副强硬的样子。
有观点就直说,伊朗这次“含泪”接受这份协议(在很多人看来简直是丧权辱国),根本就是因为导弹库存见底了,再打下去,真要裸奔了。这种战略物资的枯竭,才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同时,伊朗国内的反对派势力已经明目张胆地跳出来,公开煽动,嚷嚷着要推翻现政权,内部已是危机四伏。更要命的是,美以那边时不时就放出风声,暗示已经摸清了伊朗高层大佬的藏身地点,斩首行动随时可能上演。
在身家性命和荣华富贵面前,之前的强硬不过是最后的遮羞布。比起打光最后一个波斯人,还是先给自己喘口气,保住项上人头要紧。所谓“最狠的话”,往往就是“最怂的事”的掩护。一个政权的生死存亡,远比面子重要。
所以,伊朗眼下的表演,更像是一种保命的生存策略。它心里明镜似的,知道这停火说不定就是美以设下的套儿——等那边弹药补齐了,随时可能掀起下一波冲突。可它看破不说破,索性借着一场热热闹闹的“胜利庆典”,把自己的虚弱裹得严严实实。
然后,它迅速宣布准备重返谈判桌。只是,战场上没打下来的东西,又怎能指望在谈判桌上捡回来?一个既不想跪下、又实在站不直的伊朗,或许才是那个最真实的、最无奈的伊朗,在强硬与虚弱之间小心翼翼地走钢丝。
这场冲突的荒诞之处,还不止这些。许多环节,怎么看都像是一出精心排练的戏码,充满表演成分。特朗普下令打击伊朗核设施,却提前把消息释放了出去,简直像是生怕伊朗不知道。
作为报复,伊朗袭击美军海外基地,竟然也提前给对方打了招呼,生怕误伤。这番操作,连特朗普自己都感到不好意思了,竟然公开感谢伊朗的“人道主义”打击。哎,你说这打的是仗吗?打的分明是人情世故啊,像两个大佬在演戏给外界看,顺便清清库存。
当美、以、伊三家都忙着敲锣打鼓宣告自己“三赢”的时候,其他国际力量的姿态就显得冷静和务实多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话就说得很清楚:“军事手段带不来和平,对话谈判才是解决之道。”这话简练,却直击要害。
此前在联合国安理会,中方代表已经明确提出以色列应立即停火的主张,这主张赢得了不少国际社会的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美国在中东“一言堂”的话语权。同时,中国外长分别跟伊朗和以色列外长通了话,在尊重伊朗主权、反对以色列军事冒险的基础上,努力斡旋。
这种“不拉偏架”、劝和促谈的态度,跟美国那种又当裁判又当运动员、一边煽风点火一边喊停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
说到底,对伊朗和以色列而言,这份所谓的停火协议,恐怕不过是废纸一张,随时可能被撕毁。两国之间那深入骨髓的仇恨和结构性的矛盾,绝非靠一纸协议就能化解的。中东这个火药桶,有时候真不需要多大的火星,一点点儿火苗,就足以再次被点燃。
硝烟散去后的这点短暂寂静,哪是什么和平,分明是下一场更大、更具破坏力风暴来临前的、憋着劲儿的喘息而已。谁是真正的赢家,谁又是真正的输家?或许,在这场充满欺骗、表演、炮火与嘴炮齐飞的冲突中,根本就没有赢家。
正规网上实盘配资,炒股配资公司站点门户,配资头条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